不服不行宜州1300年前区划级别堪比
河池历史悠久,但史书记载十分有限,要了解河池的“前世今生”,最权威的史料非明清编修的《庆远府志》莫属。
研读《庆远府志》,发现古宜州尽管地名多变,管辖各有归属,但建置沿革十分清晰,给人最深的印象是“河池即宜州,宜州即河池”。
秦始皇统一六国,派兵3次征讨被誉为南蛮之地的百越,征服后在广西属地设象郡、桂林郡,当时的宜州就属于桂林郡地。
到了汉代,也就是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年),朝廷在古河池设置了定周县,县治(相当县衙所在地)就设在今宜州境内,这也是古河池最早的行政建置。
到了晋唐时期,定周改名龙刚,名甚威武。唐太宗贞观年间(—),朝廷先后设置粤州、环州、芝州,后来粤州改名为宜州,按照唐朝道领州、州领县的建置标准,宜州当时已是地级行政单位,相当于现在地级市,而距今已有多年历史。
到了宋代,宜州管辖范围不断拓展。宋庆历年间(—),环州、芝州先后撤销,其辖区部分划归宜州管辖,当时宜州下辖龙水、天河、忻城、思恩、河池等五县。到了咸淳元年(年),宜州升格为庆远府,按照当时建置等级,庆远府行政级别要略高于州,继续下辖宜州、天河、忻城、思恩、河池等五县,还管辖10个羁縻州(古代朝廷在边远少数民族地区所置之州),所辖范围几乎涵盖了现在的河池所有区域,甚至还要大。
元代,庆远府改名庆远南丹溪峒等处军民安抚司,明清复改为庆远府。
通过以上建置沿革变迁可见,古时宜州并不单单涵盖现今的宜州地界,至唐宋以后,其所辖范围逐步扩延,管辖现今河池几乎所有地界,甚至西北延至现今贵州荔波,南抵南宁的上林,足见古宜州足够宽广。
穿越历史,宜州行政级别逐步提升,先后成为县治、州治、路治、司治、府治,几近现在省、市、县行政级别。旧有民谣赞誉古宜州:天下大乱,此处无忧。天下大旱,此处丰收。可见古宜州山水之美,人气之旺。
读史鉴今,多年后的今天,河池“迁都”宜州,重回府治宝地,这是千年的历史机缘,还是发展的必然呢!
内容来源:晓成说事
编辑出品:微观宜州工作室
版权声明:转载请注明来自微观宜州北京哪家医院治疗白癜风疗效好白癜风医院礼赞国庆
转载请注明:http://www.yizhouzx.com/yzsxs/12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