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州人小心这76个村确定为地质灾害易发

宜州汛期已经来临!

除了洪水可能发生以外,

地质灾害也要注意防范!

地质灾害时段地域趋势预测

根据宜州市气象台对我市年气候趋势预测:全市总降雨量为—毫米,较年偏高;降水呈现明显阶段性、局部性特点,出现极端降雨的可能性较大,旱涝交替、局地致洪暴雨的趋势增大,降雨集中期出现在4月上旬至6月上旬,8月出现台风暴雨的可能性大。汛期平均气温比常年同期略高,出现阶段性高温干旱的可能性较大。结合我市地质灾害易发区和隐患点分布情况,预测我市年地质灾害易发期为4月上旬至10月;地质灾害易发地段主要为岩溶山区、新近开挖的人工边坡、公路沿线、水库岸坡、废弃采石场及矿山采空区等区域。

地质灾害类型规模趋势预测

年我市地质灾害类型预测以崩塌为主,其次为滑坡。此外可能有少量岩溶地面塌陷、采空区地面塌陷及泥石流发生。地质灾害规模以小型为主,发生的地质灾害数量可能比常年要多。

(图片来源:新华网)

地质灾害防范重点区域

地质灾害重点防范期和防范区

根据我市年地质灾害趋势预测,今年4月上旬至10月为我市地质灾害易发期,也是地质灾害重点防范期;岩溶山区、新近开挖的人工边坡、公路沿线、水库岸坡、废弃采石场及矿山采空区等地质灾害易发地段为重点防范区。

重点防范的地质灾害隐患点

根据我市地质灾害分布实际,确定76个地质灾害易发区及95处地质灾害隐患点为我市年重点预防的地质灾害易发区及隐患点。

遇到地质灾害怎么办?

下面为大家介绍

崩塌、滑坡、泥石流的防灾知识

一、滑坡

网络图片

什么是滑坡

斜坡上的岩土体由于受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地震及人工切坡等因素的影响,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的软弱面(或软弱带)整体地向下滑动的现象叫滑坡。俗称“走山”、“垮山”、“地滑”、“土溜”“山移”等。

易发生滑坡发生的地段

1、河、水库、沟的岸坡地带,地形高差大的峡谷地区,山区、铁路、公路、工程建筑物的边坡等。这些地段为滑坡的形成提供了有利的地形地貌条件。

2、易滑(坡)岩、土分布区。松散覆盖层、泥岩、煤系地层、片岩、板岩、千枚岩等岩、土的存在为滑坡的形成提供了物质基础。

3、暴雨多发区及异常的强降雨区。在这些地区中,强降雨为滑坡发生提供了有利的诱发因素。

4、岩石破碎带之中,如断裂带、地震带等。通常,地震烈度大于7度的地区中,坡度大于25度的坡体在地震中极易发生滑坡;断裂带中岩体破碎、裂隙发育,则非常有利于滑坡的形成。

网络图片

滑坡发生的前兆(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1、大滑动前,在滑坡前缘坡脚处,有堵塞多年的泉水复活现象,或者出现泉水(水井)突然干枯、井水位突变等类似的异常现象。

2、在滑坡体中,前部出现横向及纵向放射状裂缝。它反映了滑坡体向前推挤并受到阻碍,已进入临滑状态。

3、大滑动之前,在滑坡体前缘坡脚处,土体出现上隆(凸起)现象,这是滑坡向前推挤的明显现象。

4、临滑前,有岩石开裂或被剪切挤压的音响。这种迹象反映了深部变形与破裂。

5、滑坡体四周岩体(土体)出现小型崩塌和松弛现象。

6、如果当滑坡体无论是水平位移量还是垂直位移量均出现加速变化的趋势,这是明显的临滑迹象。

7、滑坡后缘的裂缘急剧扩张,并从裂缝中冒出热气(或冷气)。

8、动物惊恐异常,植物变态。如猪、狗、牛惊恐不安,不入睡,老鼠乱窜不进洞;树木枯萎或歪斜等。

当遇滑坡发生时,应该怎么办?

1、当处在滑坡体上时,首先应保持冷静,不能慌乱。慌乱不仅浪费时间,而且极可能做出错误的决定。要迅速环顾四周,向较为安全的地段撤离。一般除高速滑坡外,只要行动迅速,都有可能跑离危险区段。跑离时,以向两侧跑为最佳方向。在向下滑动的山坡中,向上或向下跑是很危险的。当遇无法跑离的高速滑坡时,更不能慌乱,在一定条件下,如滑坡呈整体滑动时,原地不动,或抱住大树等物,不失为一种有效的自救措施。

2、当处于非滑坡区,而发现可疑的滑坡活动时,应立即报告邻近的村、乡、县等有关政府或单位。

3、政府部门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迅速组织群众撤离危险区及可能的影响区,并进行应急处置。

人类活动会诱发滑坡吗?

违反自然规律,破坏斜坡稳定条件的人类活动都会诱发滑坡。例如:

1、开挖坡脚:修建公路、铁路、依山建房、建厂等工程,常常因使坡体下部失去支撑而发生下滑。

2、蓄水、排水:水渠和水池的漫溢和漏水、农业灌溉等,均使水流渗入坡体,加大孔隙水压力,软化土石,增大坡体容重,从而促进或诱发滑坡的发生。水库、河水位的上下急剧变动,加大了坡体的动水压力,也可诱发滑坡发生。

3、堆填加载:在斜坡上大量兴建楼房、大量堆填土石、矿渣等,使斜坡支撑不了过大的重量,失去平衡而沿软弱面下滑使坡体发生滑坡。

4、劈山开矿的爆破作用,可使斜坡的岩土体受振动而破碎,产生滑坡。

5、还有地震、降雨和融雪以及河流等地表水体对斜坡坡脚的不断冲刷均可引发滑坡。

二、崩塌

网络图片

什么叫崩塌?

崩塌(俗称崩落、垮塌或塌方)是较陡斜坡上的岩土体在重力作用下突然脱离母体崩落、滚动、堆积在坡脚(或沟谷)的地质现象。产生在土体中者称土崩,产生在岩体中者称岩崩。规模巨大、涉及到山体者称山崩。大小不等、零乱无序的岩块(土块)呈锥状堆积在坡脚的堆积物,称崩积物,也可称为岩堆或倒石堆。

崩塌发生的时间有什么规律?

崩塌发生的时间大致有以下规律:

1、降雨过程之中或稍微滞后。这里说的降雨过程主要指特大暴雨、大暴雨、较长时间连续降雨,这是出现崩塌最多的时间。

2、强烈地震过程之中。主要指在震级6级以上的强震过程中,震中区(山区)常有崩塌集中出现。地震过后发生崩塌很少。

3、开挖坡脚过程之中或滞后一段时间。因工程(或建筑场)施工开挖坡脚,破坏了上部岩体(土体)的稳定性,常常发生崩塌。崩塌的时间有的就在施工中,这以小型崩塌居多。较多的崩塌发生在施工之后一段时间里。

4、强烈的机械需要及大爆破之后。

哪些外界因素可诱发崩塌?

能够诱发崩塌的外界因素很多,主要有:

1、地震。地震引起坡体晃动,破坏坡体平衡,从而诱发崩塌。一般烈度大于7度以上的地震都会诱发大量崩塌。

2、融雪、降雨特别是大雨、暴雨和长时间的连续降雨,使地表水渗入坡体,软化岩、土及其中软弱面,产生孔隙水压力等,从而诱发崩塌。

3、地表水的冲刷、浸泡。河流等地表水体不断地冲刷坡脚或浸泡坡脚、削弱坡体支撑或软化岩、土体,降低坡体强度,也能诱发崩塌。

4、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如修路建房开挖坡脚、地下采空、水库蓄水、泄水等改变坡体原始平衡状态的人类活动,都会诱发崩塌活动。

还有一些其他因素,如冻胀、昼夜温差变化等也会诱发崩塌。

哪些人类工程经济活动可能诱发崩塌?

1、采掘矿产资料。我国在采掘矿产资源活动过程中出现崩塌的例子很多。有露天采矿场边坡崩塌,也有地下采矿形成采空区引起地表崩塌的。较常见的如铁矿、石料厂、粘土矿等。

2、建房、修路开挖边坡。修筑铁路、公路时,开挖边坡切割了外倾的或缓倾的软弱地层,加之大爆破对边坡强烈震动,有时削坡过陡都可以引起崩塌。

3、水池蓄水与渠道渗漏。这里,主要是水浸润和软化作用,以及水在岩体(土体)中的静水压力、动水压力,可能导致崩塌发生。

4、堆(弃)渣填土。加载、不适当的堆碴、弃碴、填土,如果处于可能产生崩塌的地段,等于给可能的崩塌体增加了荷载,从而可能而诱发崩塌。

5、强烈的机械震动。如大型汽车、火车在行进中的震动可起诱发作用。

怎样识别可能的崩塌体?

对于可能发生的崩塌体主要根据坡体的地形地貌和地质结构的特征进行识别。通常,可能发生崩塌的坡体在宏观上有如下特征:

1、坡度大于50度,且高差较大,或坡体成弧立山嘴,或为凹形陡坡;

2、坡体内部裂隙发育,尤其垂直和平行斜坡延伸方向的陡裂缝发育,并且切割坡体的裂隙、裂缝即将可能贯通,使之与母体(山体)形成了分离之势。

3、坡体前部存在临空空间,或有崩塌物发育,这说明曾经发生过崩塌,今后还可能再次发生。

具备了上述特征的坡体,即是可能发生的崩塌体。尤其当上部拉张裂缝不断扩展、加宽,速度突增,小型坠落不断发生时,预示着崩塌很快就会发生,处于一触即发状态之中。

三、泥石流

网络图片

什么是泥石流?

泥石流是指山区沟谷或者山地坡面上,由于暴雨、冰雪融化等水源激发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介于挟沙水流和滑坡之间的水、土、气混合流。泥石流大多伴随山区洪水而发生。它与一般洪水的区别是洪流中含有足够的泥沙石等固体碎屑物,其体积含量最少为15%,最高可达80%左右,因此比洪水更具有破坏力。

形成泥石流有哪些基本条件?

泥石流的形成必须同时具备以下3个条件:陡峻的便于集水、集物的地形地貌;丰富的松散物质;短时间内有大量的水源。

哪些人类工程经济活动可能诱发泥石流?

由于工农业生产的发展,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开发程度和规模也在不断发展。当人类活动违反自然规律时,必然引起大自然的报复,有些泥石流的发生应是由于人类不合理的开发而造成的。近年来,因为人为因素诱发的泥石流数量正在不断增加。可能诱发泥石流的人类工程经济活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不合理开挖:修建铁路、公路、水渠以及其他工程建筑的不合理开挖。有些泥石流就是在修建公路、水渠、铁路以及其他建筑活动时破坏了山坡表层而形成的。

2、不合理的弃土、弃渣、采石:不合理的弃土、弃渣及采石等堆放在沟谷形成泥石流物源。

3、滥伐乱垦:滥伐乱垦会使植被消失、山坡失去保护、土体疏松、冲沟发育,大大加重水土流失,进而使山坡稳定性破坏,滑坡、崩塌等不良地质现象发育,结果就很容易产生泥石流。

若遇泥石流发生时应该怎么办?

1、当处于泥石流区时,应迅速向泥石流沟两侧跑离,切记不能顺沟向上或向下跑动。而当处于非泥石流区时,则应立即报告该泥石流沟下游可能波及(影响)到的村、乡、镇、县或工矿企业单位,密切注视泥石流的变化发展趋势。

2、政府部门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迅速组织群众撤离危险区及可能的影响区,并进行应急处置。

3、密切注视该泥石流灾害可能引发某种生命线工程(如水库)铁路、公路、发电厂、通讯设施、电台、渠道等)的次生灾害甚至第三次灾害。如火灾、洪水、中断交通、爆炸、房屋倒塌等。

农村建房选址的注意事项

1、不要在滑坡体及滑坡体两侧、前缘等地带建房。

2、不要在危岩的附近建房。

3、不要在泥石流沟口及其两侧近处、下游流通和堆积区建房。

4、不要在已出现地裂缝或还有可能出现地面塌陷的地段建房。

5、尽量选择山坡坡度小于25度的坡脚处建房,避免在陡崖、陡坡下建设因山坡坡度太大而大开挖、大堆填。当后山为圈椅状地形时,通常是古老滑坡分布区,避免在圈椅状地形的凹地建房。

6、在古滑坡体上建房,要确认滑坡已稳定。

7、重视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排水系统要建好

在汛期前和降雨时应该注意的问题

1、汛期前和降雨时应当察看后山或坡体上是否出现裂缝和原有裂缝的变化情况;

2、后山树木是否有出现歪斜;

3、山坡和坡脚的泉水水量、颜色的变化情况;

4、后山水渠、水池等引蓄水设施是否有堵塞、渗漏;

5、房屋和屋后挡土墙的墙面、地面是否有变形。

崩塌、滑坡、泥石流简易监测方法

网络图片

一般常用监测方法

1、埋桩法:埋桩法适合对崩塌、滑坡体上发生的裂缝进行观测。在斜坡上横跨裂缝两侧埋桩,用钢卷尺测量桩之间的距离,可以了解滑坡变形滑动过程。对于土体裂缝,埋桩不能离裂缝太近。

2、埋钉法:在建筑物裂缝两侧各钉一颗钉子,通过测量两侧两颗钉子之间的距离变化来判断滑坡的变形滑动。这种方法对于临灾前兆的判断是非常有效的。

3、上漆法:在建筑物裂缝的两侧用油漆各画上一道标记,与埋钉法原理是相同的,通过测量两侧标记之间的距离来判断裂缝是否存在扩大。

4、贴片法:横跨建筑物裂缝粘贴水泥砂浆片或纸片,如果砂浆片或纸片被拉断,说明滑坡发生了明显变形,须严加防范。与上面三种方法相比,这种方法不能获得具体数据,但是,可以非常直接地判断滑坡的突然变化情况。

监测次数和时间

旱季每15天监测一次。雨季(4—9月)每5天监测一次(如每月5日、10日、15日、20日、25日、30日),如发现监测地质灾害点有异常变化或在暴雨、连续降雨天气时,特别是12小时降雨量达50mm以上时,应加密监测次数,如每天1次或多次,甚至昼夜安排专人监测。

监测结果分析

1、滑坡:通过埋桩法、建筑物裂缝上漆法、贴纸法、旧裂缝填土陷落情况肉眼观察法进行观测,并进行数据统计。变化越剧烈变化频次越快,标明滑坡稳定性越来越差,说明危险性越大;相反,则标明相对稳定。

2、崩塌:通过斜坡边坡裂缝埋桩法、斜坡边坡掉土块或砂土剥落情况肉眼观察法。变化越大、活动越剧烈,标明崩塌越活跃,发生崩塌的可能性越大。

3、泥石流:

(1)固体物源监测。①宏观上察看上游泥石流形成区内松散土层堆积的分布和分布面积、体积的变化。②监测形成区和流通区内滑坡、崩塌的体积和近期的变形情况,观察是否有裂缝产生和裂缝宽度的变化。③察看形成区内森林覆盖面积的增减,耕地面积的变化和水土保持的状况及效果。

(2)水源情况监测。除对降雨量及其变化进行监测、预报外,主要是对地区、流域和泥石流沟内的水库、堰塘、天然堆石坝、堰塞湖等地表水体的流量、水位,堤坝渗漏水量,坝体的稳定性和病害情况等进行观测。

(3)宏观动态监测。泥石流宏观动态监测,主要是指在流通区内观测泥石流的流速和流量等情况。

沟谷和河流的中上游是泥石流的形成区和流通区,那里固体物源越多,松散物质越多,泥石流形成的可能性越大;洪水是泥石流形成的重要因素,水流越大,泥石流形成的可能性也越大。

内容来源:宜州市新闻中心

责任编辑:多多

值班编审:南山樵子

联系方式:QQ/

版权声明:受权转载请注明来自微观宜州







































白殿疯
哈尔滨治疗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yizhouzx.com/yzsxs/634.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