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又一年清明来临,那些逝去的人你还
黄庭坚〔宋代〕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侯。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诗词宝典清明时节,桃红李白,含笑盛开。田野上那些长满杂草的坟墓令人感到凄凉。
春雷滚滚,惊醒了冬眠中的龙蛇百虫;春雨充沛,滋润郊野旷原,使草木变得青绿柔美。
古有齐人出入坟墓间乞讨祭食以向妻妾夸耀,也有介子推拒做官而被大火烧死。
不管是贤者还是平庸之辈,千年之后又有谁知道呢?最后留在世间的只不过是满目乱蓬的野草而已。
诗歌品鉴诗人做此诗正值清明,因此开篇即点题:“佳节清明”,呼应本诗题目,紧接着“桃李笑”,“只生愁”一笑一愁的鲜明对比让人毛骨悚然。但仔细思索就会发现,清明时节正值桃李盛开,而这一节日又需要扫墓祭奠,这确实是生活的真实写照。春光正好,当然要笑,但越笑就越能凸显“野田荒冢”之悲。开篇诗人喜与悲的对比,也为下文感慨做了铺垫。
undefined春雷震响,天地惊动,动物于冬眠中被惊醒,活跃于春的气氛之中。“雨足郊原草木柔”,春雨贵如油能让草木迅速生长。雨足之后,草木自然更加柔嫩。诗人巧妙运用动植物营造生命旺盛的氛围。诗人由此联想到两则典故,古代有一个专到坟茔里乞讨人家祭祀剩下的供品的人,还炫耀于妻妾,还有人拒官隐居虽被烧死亦不妥协,同样的人生却有不一样的活法,这两句紧承上联动植物的不同活法,又在对比间加深了诗人的疑问:蓬蒿荒丘,遗骨一土,千载万世,谁还记得贤愚?即便是活在当下,谁又能真的分辨贤愚?即使处于大自然的生机之中,诗人亦觉得悲伤。
诗词后传大地无言,却以温暖的怀抱包容了忠奸贤愚冤怨节烈。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当人们走向大地之时,遗忘也就开始了。最初是人人哀恸,刻骨铭心,之后便是“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最后,人们变成了历史这本书中的只言片语,甚至如鸿毛一般,没有名字,没有人生记录,只浓缩成一个统一的称谓:古人。
undefined可我们应该始终铭记的,是那些为了守护我们,守护国家而归入黄土的可爱之人。
你肯定听过这样一句话:
如今的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罢了。
回望历史长河,我们如今的幸福生活是用革命先辈的鲜血换来的;闪回到疫情肆虐的,我们都健康平安是无数抗疫英雄的经验换来的;放心在夜晚散步消遣,是因为有可爱的勇士在守卫和平……
undefined他们不应该被轻易遗忘。清明时节雨纷纷,除了天空的哭泣,这些可爱的人还应该有我们的铭记。
附录:个人简历姓名:黄庭坚
别名: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
籍贯: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
生卒年:(.8.9-.5.24)
身份: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江西诗派开山之祖。
人生经历:
治平四年(年),黄庭坚进士及第;
-年,掌管“北京国子监”教育;
年,与苏轼通信,成为好友;
年,苏轼因“乌台诗案”下狱,被波及,遭贬。
年,黄庭坚病逝于宜州南楼
转载请注明:http://www.yizhouzx.com/yzsxw/139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