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赞新中国最美宜州征文展播家乡的蜕变
家乡的蜕变
作者熊丽
喜闻宜州城诸多惊喜变化。今年的雨浇开了向日葵的笑脸,捋顺了玉米的胡须,胀满了花生大豆的肚皮,笑弯了稻谷麦穗的腰,鸟鸣蛙叫秋色好,花开蝶舞国庆到;乐见义县新建了火车站,改造了棚户区,大凌河国家湿地公园为义县旅游业开启了绿化工程的大门;我们的生活也从满足最低需求的阶段跨越到寻求精神文化生活的领域,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时代改变了城乡风貌,我为祖国的繁荣喝彩,为家乡的变化欣喜。
我是一名70后,记忆中还有盼着过年才能吃到肉的情节;住的都是平房,那时侯的冬天似乎特别的冷;电视是在我们这个年代出现的,谁家有电视就会聚拢左邻右舍来围观,童年的回忆是黑白的,却也留下了只属于我们这代人的经历。转眼我们已步入中年,改革开放,中国飞速发展,行业模式不断的更新换代,最终发展起来的都是适应时代进步的科技产物,尤其是电子和网络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占领了主导地位,普及到各个领域,让生活方式和思想理念发生了质的突破,这是前所未有的科技革命,带给我们的是更开阔的视野和更高标准的格调,此时的生活是多彩的,但我能懂得一切的改变都是很多人付出换来的结果,我们怀着一颗感恩的心享受着。
义县——我的家乡,是从历史中走过来的故事,是被战火洗礼过的见证,是辽代古迹赋予的神圣,是大凌河水蕴涵的永恒。我的家乡义县是一座历史文化古城,交通便利,四通八达,战国时期就成为兵家必争之地,是辽沈战役打响第一枪的地方,是第一只鸟飞起的地方,是最大彩绘泥塑佛像群雄踞千年的地方,是万佛石窟以自然景观呈现的地方,更有宝林楼、大石湖、老爷岭、八塔子、广胜寺塔多处历史景观,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历史文化财富,成就世代流传的神奇义县。
我的家乡变化最大的是大凌河。为了树立和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治理理念,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五年基本完成了凌河治理总体布署“生态带、旅游带、城镇带”凌河三带治理的总体规划,结合大凌河义县段的特点,因地制宜,积极采取措施,倾尽全力、保护大凌河,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采砂与清淤相结合,实现河砂资源依法、科学、有序、规范开采,为河道生态环境和行洪提供有力保障,有效改善了生态系统,实现了“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的生态治理新模式,使大凌河义县段面貌焕然一新。
沿大凌河南岸修建了国家级湿地公园,园林內葱绿艳丽,恢复了生物多样性,植被覆盖面积逐年递增,湿地总绿化面积达到13万平方米,精修各种景观,引进东北最先进的大型音乐喷泉设备,融合了奉国寺七尊大佛化身的七朵莲花元素构成大道至简,古韵生趣的园林景观;长达米的浮雕墙雕刻着《宜州赋》,用现代工艺记载了义县历史简述和历代著名人物,让我们在历史长河中追溯非物质文化生活的真谛;园区还有康体广场、民俗街商铺、草坪婚礼广场、木化石广场、码头广场、明代广场、荷花池、亲水步道、红蓝相间的甬道在绿荫丛中织起了互通的桥梁,红的热情,蓝的开阔,随性的穿梭,处处都是好风景。
大凌河就像丑小鸭的蜕变,成为最得民心的民生工程,茶余饭后我们都喜欢群聚于此,时刻可以领略到家乡的山水怡城之美,草木环石之翠,古韵悠乐之音,余辉映水之光,打造出自然景观与历史文化相贯通、相融合的绿色生态旅游观光带,凌河岸畔将汇成万亩花海蝶园,展现出水绕城走,城依水建的“水中城市”新格局。
绝美的景致,雀跃的心情,感受着大自然为我们打造的人文生活,展现的历史文化底蕴,意在提高生活品质、环保意识,我爱我的家乡,我爱大凌河,你湍流不息,承载了多少人的希望又圆了多少人的梦,你终将像母亲一样呵护宜州的碧水蓝天!
”责任编辑:张帅
发布单位:义县电视台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yizhouzx.com/yzsxc/98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