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州历史篇桂西北宜州官话演变的推测

我们的宗旨是:另眼看宜州

----------

文章来源:宜州论坛作者:愤怒的老鬼

抛砖引玉,我没有什么依据,纯粹猜测:1,先秦时期,南方只有壮话,当时的壮话和现在的壮话有差别。2,秦汉时期,秦始皇派50万大军挥师南下,占领广西后,北方人开始分布在广东及广西的桂林、玉林、南宁等平原地带定居,秦军操的秦语应该就是当时的官话,也是早期的粤话。当时壮族人和汉人存在明显的隔阂,北方语言对壮话造成影响较小,特别是山区,壮话是唯一的。3,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语言逐步统一,并随着北方人的迁居,逐步向南渗透,由于北方人在政治上的强势地位,平原地带的壮语逐步退却,官话逐步演变成比较接近现在的粤语,并向象柳州这样的半山区渗透,但桂西山区腹地的壮语应该还没有受到影响。4,唐宋元时期,中国北方官话受到蒙古语言的冲击和影响形成新的语言特点,与此同时,以湖北、湖南的荆楚古语为基础开始形成西南官话。南方粤话成熟并在南方的平原地区被广泛接受,桂西北山区开始流官制,汉人开始在州府治地开办学堂、参加科举考试,形成纯粹执粤语官话的人群,汉人的货物和农业技术开始吸引壮族人,壮族人不得不学些官话以在集市贸易和汉人交流,现在很多壮话读音和粤语相近,特别是壮语中的1到10报数,和粤语基本一致,我估计很大程度上是集市交易的原因。刘三姐是唐朝人,生于壮族聚居腹地,她一定会壮语,刘三姐流走柳州、桂林、贵港、广东等地对歌,她肯定也熟悉粤语,当时西南官话还没有成形,我认为不存在桂柳话。5,明清时期,湖北人大量迁居四川,融合本土语言,形成简明易懂的西南官话,并快速向湖南,贵州,云南及广西北部等地南浸,粤语原本已开始攻占桂西北腹地但还不牢固,在西南官话强势南浸时开始退守回东南粤语腹地,结果西南官话在广西和粤语形成对峙形态,梧州、玉林、贵港、南宁向东南是粤语区,向西北山地是桂柳话区。桂柳话作为官话,在州府和县镇中成为主流语言,并开始向壮族聚居的农村渗透,既然集贸交易的主流语言成了桂柳话,壮族人开始抛弃粤语并接受桂柳话。壮语是在外来语种的强大冲击下,在不断退守中坚持到现在。以壮话和粤语的相似之点看,壮话和粤语之间应该有过相互关系密切的时期,就象现在的桂柳话和壮话一样。现在壮话和粤语肯定比以前疏远了。所以,宜州话从早期的壮话,到唐宋元时期的流行壮粤并行,以壮为主,到明清时期的壮和桂柳话并行,以壮为主,到现在逐步成为壮和桂柳并行,以桂柳为主,同时受到普通话的影响的阶段。

网友讲古:

愤怒的老鬼:其实,回头琢磨一下,西南官话的强势和粤语的退守讲得相当勉强,为什么存在一条明显的分界线?也许行政属地变动才形成语言的分界。比如桂林、柳州、庆远可能长期归属讲西南官话的行政区,而玉林,南宁,梧州等则属讲粤语的行政区,上行下达,长期如此形成分隔

balilou:你忘记说百姓话了!宜州古代除了壮语外,大部分时间应该是通行百姓话的。百姓话比粤语的历史更早。宜州应该没有流行过粤语,粤语在桂东南一带盛行,应该是明清以后广东人到该地经商影响所致,另外就是抗日时期过来的广东难民,土改后都分到了土地,粤语成了主流语言。明朝时期,广西依然是“蛮八民二”,也就是城市有点汉人,大部分乡村地区依然是壮族和瑶族。汉人人口比例上升有移民的因素,也有少民被汉化的贡献。

赞赏

长按







































鍖椾含鐧界櫆椋庡尰闄㈠湪鍝噷
鍖椾含鍝釜鍖婚櫌娌荤枟鐧界櫆椋庡ソ


转载请注明:http://www.yizhouzx.com/yzsxc/449.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