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周刊宋元海南人物志韩璧力倡文教结
琼山学宫大成殿。海南日报记者李幸璜通讯员龙泉摄朱子文集朱熹画像文本刊特约撰稿曾庆江南宋淳熙年间担任琼州知州的韩璧,经常亲力亲为下地劳作,感动了当地少数民族同胞。很多人开始愿意向朝廷缴纳田税,极大推动了当地民族融合和经济发展。此外,韩璧还重修琼州府学,并请理学大师朱熹撰写《琼州学明伦堂记》,推动了当地文教发展。韩璧因为政绩突出,得到朝廷擢升,同时也为海南人感念,被祀为名宦。宜州任上建山谷祠韩璧,字廷玉,长乐(今福建长乐)人。刚开始,韩璧只是一名广西经略司主管机宜文字的小官吏。淳熙四年(年),担任左司员外郎出知静江府(今广西桂林)兼广南西路安抚使的著名理学大师张栻特地向朝廷推荐,认为韩璧“清介岂弟,愿假守符,俾牧远民”(意为韩壁清正耿直、和乐平易,希望朝廷能够委派他担任地方官造福更多的百姓)。韩璧因此被任命为宜州(今属广西河池)知州。宜州地方偏远,且位于边境,因此历任知州“日夜究切备御,缮治财赋之不暇,莫遑他议”。边境的军事防备和土地财赋的征缴工作,是最能够显示政绩的,因此历任官员就顾不上做其他的事情了。韩璧刚一到任,就察觉到当地文教落后、官学破败,主张尽快修缮庆远府学,但是这一倡议却遭到地方同僚的嘲笑。他们认为:“宜故寡士,亦何必汲汲为?”(意为宜州这个穷乡僻壤,读书人很少,何必急于发展学校这等小事情呢?)但是,韩璧坚持要修缮官学,为当地文教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庆远府学修缮完毕,韩璧还恭请硕儒张栻撰写《宜州学记》。张栻对韩璧的行为进行了充分肯定,并且以唐朝的张九龄、姜公辅等人为例,说明他们正是因为接受了教育才有机会走出偏远的曲江、日南,进而成为国家栋梁之才。经过教化,说不定宜州也会出现像张九龄、姜公辅这样的人才。因为地方偏远,宜州一直较少为人们所
上一篇文章: 消夏好去处辽宁锦州这个国家湿地公园走红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转载请注明:http://www.yizhouzx.com/yzsly/140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