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翻地覆宜州教育办成这样,我们的孩子有
开栏语
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和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更是盘点工作总结成就的重要节点之年。从今天起,我们将开设“献礼60年”专栏,持续推出宜州经济社会发展的系列成就报道,让大家都看看,在这特殊的一年里,宜州区党委、政府带领宜州人民一起做了哪些事情,取得了什么成就?下面,我们就从家长共同关心的教育事业讲起,先讲最重要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今年以来,宜州以全面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为工作重点,优化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大力推进依法治校依法治教,积极改进教育行风建设,全区各级各类教育都得到了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
校园建得更美了,教学设施完善了
投入万元,完成年度续建的宜州区第一小学、宜州区第五小学、宜州区第六小学、宜州区北牙乡潘峒村言峒教学点教学综合楼等58个项目建设任务,目前项目已竣工验收并交付使用;
投入万元,开工建设同德乡大安小学教学综合楼、北牙瑶族乡中心小学教学综合楼等21个项目;
投入万元,建成城区西屏实验学校中学教学综合楼并交付使用,同时开工建设该校中学女生宿舍楼、食堂;
投入万元,建成河池学院附中运动场、同德乡大村教学点篮球场等39个附属工程项目;
投入1.亿元,采购图书和电教仪器设备,设备已陆续装备到学校。
完成年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农村义务教育校舍维修改造资金项目开工任务。
下面我们具体来看看几所学校,变化真的很大,完全可以用四个字来形容:天翻地覆!
西屏实验学校
西屏实验学校位于宜州区城南新区龙塘社区西屏大道旁,是一所新建的学校,今年9月3日正式揭牌启用。该校计划建设占地亩,设置一至九年级,教职工约人。完全建成后计划开设45个初中班和24个小学班,可容纳初中学位个,小学学位个。目前学校已建成两栋教学综合楼,建筑面积约平方米,共有教室、办公室、多功能室用房60间,今年秋季学期招收七年级(初一)12个教学班,学生约人,第一批核定编制的36位教师已到岗。学校的投入使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城区学生入学难的紧张局面。
西屏实验学校的教学楼和教室。
西屏实验学校在建的宿舍和食堂。
宜州区第五小学
宜州区第五小学位于宜州区城西开发区,紧靠金宜铁路。年12月,为了满足异地搬迁户子女的入学要求,区政府投入万元新建一栋平方米的综合楼,可容纳学生多人,年底交付使用;年区政府又投入万元新建平方米的教学楼,目前项目已启动。
第五小学教学楼。(宜州区第五小学供图)
同德乡大村小学
同德乡大村小学建于年,有60多年的历史。学校于年撤点并校,取消办学,由于中央政策和当地群众的强列要求,于年秋季学期恢复招生办学,年招生办学时大村小学只剩下一排5间瓦房的教室和一片泥巴的活动场所。在上级党委、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下,大村小学教学综合楼于年11月28日动工建设,年6月5日竣工。至此,大村小学的学生告别了瓦房,搬进了宽敞明亮的新教室,原来的泥巴活动场所也变成了水泥硬化地。
大村小学旧砖瓦教室。
大村小学新教学楼。
大村小学昏暗的旧教室。
大村小学明亮的新教室。
福龙瑶族乡同意瑶族小学
福龙瑶族乡同意瑶族小学位于福龙瑶族乡同意村。自义均工作开展以来,先后投入.99万元对学校进行了旧教学楼改造和绿化美化。目前旧教学楼改造、绿化美化工程都已经完工,学校面貌焕然一新。
同意瑶族小学校门新旧对比。(福龙瑶族乡人民政府供图)
同意瑶族小学教学楼新旧对比。(福龙乡政府供图)
同意瑶族小学运动场新旧对比。(福龙乡政府供图)
北牙瑶族乡言洞教学点
刚建成的北牙瑶族乡言洞教学点教学综合楼平米,投资约万元,可以满足4个教学班教学需要。教室配备了现代化多媒体教学设备,使教学条件得到极大改善。
言洞教学点旧砖瓦教室。(北牙乡政府供图)
言洞教学点新教学楼及篮球场。(北牙乡政府供图)
言洞教学点教室安装现代化多媒体设备。(北牙乡政府供图)
其他学校
宜州区第一小学新貌。(吴继春摄)
宜州区第六小学新貌。(区教育局供图)
资源配置更好了,超大班级减少了
近年来,我区整合撤并了23所学校,恢复学校4所,新建学校1所,改扩建学校所,共增加学位个。
义务教育学校大班额从-学年度的个降至-学年度的个,大班额占比从13.39%降到11.35%;66人及以上的超大班数量从22个减至5个,超大班额占比从1.20%降至0.26%,基本消除“大班额”和“大通铺”,大大缓解了义务教育学校的入学压力。
怀远镇宜氮小学。(区教育局供图)
三岔实验学校。(区教育局供图)
学生在宽敞明亮的教室上课。(区教育局供图)
德胜镇中心小学学生进行课外活动。(白璐摄)
怀远镇中心小学的学生在上课。(白璐摄)
帮扶力度更大了,学生辍学不多了
年春季学期,全区义务教育学生资助项目共资助学生人次,发放资助金.万元;其中,资助建档立卡户学生人次,资助金额.万元。
做好留守、残疾儿童少年入学工作,协调区残联建立残疾儿童少年确认、登记和组织入学制度;对多名留守、残疾儿童少年,学习困难、单亲或父母双亡等困难学生,在涉及扶贫助困、公共卫生、预防犯罪、权益保护等方面扎实开展工作,解决孩子们思想、生活和学习上的困难,确保孩子们能上学、上好学,以此促进学额的巩固。
区残联、区教育局联合组织学校教师为部分未能到校就读的残疾儿童少年开展上门送教活动,努力提升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
妥善安排进城务工经商随迁子女入学,年秋季学期,共安排随迁子女人进入城区公办义务教育学校就读,其中安置区移民随迁子女人,在公办学校就读人数占比97.77%。
开展上门送教活动。(区特殊教育学校供图)
宜州区实验小学给留守儿童及“三残儿童”送关爱。(韦艳婉摄)
宜州区特殊教育学校课堂教学。(区教育局供图)
宜州党委政府这样办教育,
我们真的可以放心了,
为他们赞一个吧!
内容来源:宜州区新闻中心
责任编辑:小牧
联系
转载请注明:http://www.yizhouzx.com/yzsxs/68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