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州地名ldquo马屁股屯rdqu

怎样治白癜风 http://m.39.net/pf/a_7117848.html

明代创立卫所屯田制,就是在军事要地设立军卫,军人带着家属,士兵大概按3:7进行守备和耕种,解决驻军的军饷问题,不吃百姓一粒米。明初洪武年间,《庆远府志》记载,治隆唐宋的朱元璋“命诸将分屯宜山县龙江等处,设庆远卫,创制屯田。”于是宜州龙江北岸居民大增,生产繁忙,是历史上最发达的时期。《徐霞客》在崇祯十一年到达宜州时写到“城内外俱茅舍,居民亦凋敝之甚。。。闻昔盛时,江北居民濒江瞰流亦不下数千家。自戊午饥荒,蛮贼交出,遂鞠为草莽,二十年未得生聚,真可哀也。”到了明末,随着屯田制的破坏,军卫逃亡,人口大减,宜州走向衰落。

地名是地理实体的语言符号,是人类活动稳定的印记。人们在某地居住、活动时,为了生产、生活交往方便而命,取地名。宜州地名很多沿用古代的原名,也有改名的,或依事实,或凭传说,总之有个来历。马屁股屯就在龙江北岸附近,是明代庆远卫的屯田区,属于明代庆远卫在宜山县的13个军屯之一,即后千户所雒德屯。它原名马庇股村,是雒德屯的三十二个村之一,《庆远府志》有记载。它从高处看,一条小路把该村分成两块,看起来像母马的肛门两半边(现在植被已被破坏,不像了)。清代撤庆远卫,屯田制被毁,荒废的军屯变成民村,归雒迎里,三十二个村增加为五十六个村,仍称马庇股村。推测后来可能觉得该地名叫的太露骨,改名马屁股。也许它曾是军屯总部所在地,村改用屯名,于是叫马屁股屯,离龙江稍近的叫外面屯,稍远的称里面屯。宜州人喜爱开玩笑,加上口音屯与疼同音,干脆叫马屁股里头疼,马屁股外头疼。

宜州龙塘村有个地名叫重泉路,又叫鸡吃水,名字有点怪,让人忍俊不禁,又难解其意。

原来龙塘村在宜州城乡结合部,是古时北牙等乡村进城的必经之路。据老人说,这些乡村的农民进城赶圩卖鸡,来到龙塘村歇脚,听说村里有口泉,原名叫龙泉,人们都说里面的水比普通水的比重都要重,而且传说宋代黄庭坚测试过,证实果如其然,于是改名重泉。《广西通志》记载:“龙泉,在城南二里,其水重于他水,黄山谷称之,果然,故又名重泉”。俗话又说:“只见鸡吃水,不见鸡拉尿”,这些卖鸡的想,一路走来,鸡也蚀耗水分了,吃点重水才不亏本,于是就给鸡补水。此事传出去,久而久之,这个地方就被称为“鸡吃水”。

内容来源:高山柴文,转载必须经作者同意

责任编辑:脉脉谁语

联系

版权声明:任何媒体未经河池市宜州龙溪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许可,谢绝转载。授权转载请注明来自古韵龙溪

转载请注明:http://www.yizhouzx.com/yzsxs/623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