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庭坚公晚年隐居广东夏湟于年卒葬
黄庭坚的丧葬后世在学界难有定论,曾有人认为他“年9月卒于宜州”之说并非属实,实际上他是潜到夏湟隐居,这一推测也经过实地考证得到证实,黄庭坚在双井的墓只是“衣冠冢”。
?史称,黄庭坚于年9月30日卒于广西宜州(今广西宜山县)。历代正史没有明确记载黄庭坚的死因和安葬地名,记载简单且漏洞百出。近代史学家、上海师范大学黄宝华副教授所著《黄庭坚诗词文选评》(上海古籍出版社,年)一书,对《宜州乙酉家乘》(黄庭坚年在宜州时所写的日记)和黄庭坚“卒死”宜州疑案,作过详细的研究和分析,写道:“看来,山谷的丧葬后事,成了一件难以决断的千古疑案了。”
笔者经过多年研究并参阅大量历史资料认为,黄庭坚年9月卒于宜州是假象,实际上他是瞒天过海,潜到夏湟隐居。理由如下:
连州夏湟大理冲梓橦溷黄庭坚墓立有墓碑,并受到黄庭坚后裔夏湟黄氏族人的重点保护。清朝时立的墓碑刻字:“白祖黄公六郎之墓。乾隆44年(年),夏湟通族续立”。民国时,另立墓碑刻字:“白祖六郎公老官人之坟墓。中华民国28年(年)已卯岁夏季月吉日续立”。
黄洪威(原连州市博物馆馆长)撰文《黄庭坚死在连州》称:“解放前,江西修水双井村当地黄姓人,曾多次派代表前来连州联族扫墓。”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夏湟黄氏族谱《太祖庭坚公传略记》记载:“公字鲁直,别号山谷,世居江南大族。崇宁间,籍元祐党再窜,公于宜州,而公父已故,是时党禁甚严,而贼臣蔡京必欲置公于此地。士大夫无敢接纳者,惟州守俞若著,州人蒋韦(字彦回)与公善。因谪议诡称公卒,归葬宁州,敛迹销声,潜隐于粤,抵湟水,易名讳,遂栖止于斯焉。至宣和三年(年)而公卒,葬湟水之源。公子有八,惟冠居长,生仲式,建炎已酉科乡试,初仕平阳令。生三子:长曰必清,次曰必源,三曰必达,随宦湖湘。一日,式公谓诸子曰:‘吾老矣,追忆祖先隐避远方,骸骨谁托?魂不血食,向者诸父昆弟,以吾仕近省视为幸。
而吾犹一意挂冠,追随湟水,永守庐墓,接踵香灯,殊为磨勘年劳矢志,实未遂也。汝谁愿遂我志乎?’达公对曰:‘敢不如命!’……必达者,是吾族之始祖,乃仲式之季子也,黄冠公之孙,即庭坚公之曾孙也。今湟水之源梓橦溷之白祖六郎墓者,即庭坚公之墓也。不传太祖大学士,而谓‘白祖六郎’者,循其隐也。今之牙塘之田段者,白祖之遗址也。今寨之西门内之龙头石者,白祖之旧址也。”更多关于黄氏资料请搜索
转载请注明:http://www.yizhouzx.com/yzsxs/116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