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丨宜州发现庆远府官署,距今年
4月1日,古城宜州发现一处保存较为完好的庆远府官署建筑,距今已有年历史。这一发现,将为研究宜州历史尤其是庆远府历史提供十分珍贵的实物佐证。
4月1日,河池市宜州区政协主席韦茂明组织政协文史研究员及区文化、文物管理等有关部门人士考察老城区一处最近发现的古建筑。经勘察推断,此处三间砖木结构瓦房为清朝康熙十二年()复建,同治十年()最后一次重修,为庆远府官署用房。旧房现为何姓人家后院,其宅中还收藏有数件不知其年月的物件。
此处廨署位于宜州城区县前街,座北朝南。南临街巷,北面约米即到古城墙。官署四周建有一些楼阁小室荷塘之类等,均已不见踪影。周边民房原来多为泥瓦房,今已所剩无几。
粗大坚硬的柱子上开凿许多榫眼。
官署南面紧挨何家楼房,地面高于前楼地面1.6米左右。房子呈东西三间,中间略宽,为3.3米,两侧各宽约2.6米,南北长6.5米,面积约55平方米。共有8根榉木柱子,一大一小,两两一组,大的周长50多厘米,小的周长30多厘米,共同作为房屋内部重要支撑。每根柱子均开凿有多个榫眼,疑为分隔房间所用。
被踏光的门槛不知见证了多少历史故事。
房高5米左右,三面青砖墙体,厚度达32厘米左右,北面留一后门,宽约83厘米,高为2米。墙体外侧用稻草和泥批荡,地面青砖铺砌,南面门槛石头已严重磨光。
粗大坚硬的柱子上开凿许多榫眼。高悬柱子上的对联。
在后面两根柱子上高悬一幅对联:神所凭依惟一德,家之喜庆在三多。对联原来挂在别处,乃为宅主收来悬挂。屋顶横梁上墨书两行文字,除东头两、三字模糊不清外,其余皆清晰可辨。东头为“大清(此处后面字迹已泯灭不清)十年岁次辛未季秋”;西头为“署庆远府事晋阳文重修”。
屋顶横梁上撰写的文字大都清晰可见。
经查道光版本《庆远府志》得知,庆远府清朝官署始建于顺治十八年(),原为姓郑的千户旧宅,遭兵毁后于康熙十二年()复建,乾隆四十二年()、嘉庆六年()先后两次重修。嘉庆十六年修建二堂及左右厅堂。据此推测,漫失的文字当为“同治”两字,因同治十年为农历辛未年,此房重修至今至少有年历史。而其复建时间距今已有年,始建时间距今年。
雕刻精美花纹的沙发椅据说曾坐过很多大人物。
据宅主何女士介绍,庆远府官署旧房为其来自广东的祖父所购,至今已居住到第四代人。西面原来还有一间,因祖父医病所需不得已卖给一董姓人家(现已无人居住,破损严重,长期关锁)。官署前面原有一块60多平方米平地,年被挖低修建楼房。官署长期被隐居于五层半楼房之后,大体一直保留原貌,只是每隔两三年进行捡漏补瓦。
线条粗犷而又精细的水缸让人产生许多猜测。
何宅目前尚收藏有几件可能与庆远府署有关的物件:两张近两米长的沙发木椅、一个铜制火笼、一口大水缸、一个老木柜、一个中药铁碾槽、一个老挂钟。特别是那口大水缸,花纹精细,典雅厚重,顶部直径76厘米,底部50厘米,高55厘米,外围周边有粗而深条纹和一些花草图案,为何家所珍爱,几次被打裂仍修补如旧。尤为让人稀奇的是,水缸上沿雕刻有鱼虾、青蛙、螃蟹(皆为烧制时所绘),纹路清晰,栩栩如生。据何家人说,此水缸原为养鱼所用,从祖辈一直沿用下来,不知产于何年何地。其他物件何家也不清楚其制作和使用时间。
不知停摆在哪个年月的老挂钟。
据史书记载,宜州于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年)始置定周县,县治在今庆远镇。唐时设宜州,宋徽宗宣和元年(9年)改设庆远军,宋度宗咸淳元年()庆远军升为庆远府,领五县十羁縻州。元改为庆远南丹溪洞等处军民安抚司,明清复为庆远府。
纯铜制作的火笼旧时为富豪人家所用。
一块80厘米见方的石墩显示当年官衙的雄壮。
此处官署为庆远府迄今发现的唯一保存较好的建筑,其历史文物价值不言而喻。
内容来源:河池市宜州区政协韦英宁莫晓靖
责任编辑:王子壹
联系
转载请注明:http://www.yizhouzx.com/yzsxc/61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