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州历史人物韦江歌1916200

?

宜州新闻,身边事,就在宜州城事,   “二呀么二郎山呀,哪怕高万丈,解放军,铁打的汉,誓把那公路修到西藏……”这首曾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唱遍大江南北的“二郎山之歌”,就是在全国筑路模范“劈山开路先锋连”、“功臣八班”第一任班长韦江歌事迹基础上创作而成的。

  韦江歌,壮族,宜州市屏南乡合寨村北角屯人,年出生,年去世。他的事迹载入英雄史册,在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全军英模厅排名第46位。《人民日报》和《解放军画报》曾报道过他的英雄事迹。他先后荣立特等功1次、二等功3次、三等功4次。被授予“一级英雄模范”、“特等功臣”、“全国筑路模范”称号,5次被评为优秀党员。

  韦江歌于年4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年5月,韦江歌随部队开赴西藏,参加西南剿匪和修筑公路。在青藏高原筑路5年。韦江歌是条铁汉子,筑路康藏高原时,在险峻的二郎山上悬空打炮眼,双手虎口被震裂,鲜血滴出来,他用针缝上伤口继续抡锤子打钎。筑修康藏高原飞机场时,零下三、四十度,土都冻硬了,他带领全班战士下到河里捞石头,终于提前完成任务,连队荣获集体一等功。

  他不仅苦干而且巧干。部队上山伐木时,他琢磨出一个办法来,先把树皮剥掉,再来砍伐,光滑的木头顺着山道滑下,省时省力,速度也更快了。他创造的这剥皮砍树法和剥皮运木法在全国推广,荣立了集体一等功。他还创造了“牛皮筐”、“一字型挖土法”、“集团爆破法”等先进方法在部队推广,提高效率,加速了筑路进度。

  服役期满时,韦江歌被授予“特等功臣”,首长找他谈话,想留他,培养他当军官。他说,我是个农民,没有太多的想法,就是想回家种田,过自己的日子。

  有功不自恃。年韦江歌复员后回到家乡宜山县合寨大队。回乡时,他没有到当地武装部报到,也没有要求地方安排什么工作。他把军功章珍藏起来。却把复员费献出来,买了一头大水牛送给集体,率先入社。如今合寨村北角农业生产合作社的社谱上,入社的第一头牛就是韦江歌买的这头大水牛。

  十年保管十年红。在家乡,韦江歌当了生产队的保管员,一干就是10年。10年间,他把集体几万斤谷子像金子一样伺候着,每到出太阳,就挑出来翻晒,把谷子弄得妥妥贴贴,粒粒干爽。

  挖出来的传奇英雄。年,村里来了“四清”工作队。工作队调查时,听说韦江歌“10年保管10年红”,很不以为然,把他列为重点审查对象,轮番精神轰炸,逼他交代问题。万般无奈之下,韦江歌从破衣柜里拿出当年的英雄勋章。在场的工作队员一个个目瞪口呆,他们不料到不但没有挖出隐藏的“阶级敌人”,却挖出一个隐藏得很深的传奇英雄。

  工作队如实向上级汇报了韦江歌的情况。年和年,《广西日报》和《人民日报》先后以整版篇幅报道了韦江歌带领群众战天斗地的英雄事迹,韦江歌从此全国闻名。济南军区的首长看到后,派人接韦江歌回到部队“讲用”,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当时有一首《歌唱英雄韦江歌》的歌曲,唱他“有功不自恃,载树不乘凉”。

  晚年关心集体事业。韦江歌成为公众人物后,仍然没有居功自傲,从不向党和政府伸手提任何要求,长期住在低矮破旧的小屋里,过着清贫的生活。相反,他始终关心集体事业,利用老英雄的威望和人脉,或四处奔走,或多方联系,为家乡的建设倾注了许多心血和精力,从学校危房的改造和新建,到村屯水利设施、道路、蓝球场、文化室的建设,都离不开老英雄的突出贡献。

  党和政府送温暖。年5月,宜州市委作出决定,拨出专款2万元盖新房,让老英雄安度晚年。屏南乡政府又拨出多元给新房安装了自来水和电。乔迁新居那天,许多单位和群众自发前来祝贺。韦江歌眼含泪花激动地说:“党和政府没有忘记我这个老兵,感谢党和人民对我的关怀!”

更多信息,请







































北京治疗白癜风哪家的好
北京专科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yizhouzx.com/yzsxc/435.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