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柴读史14历史上最靠近国家权力核

纵观宜州历史,宜州人最靠近国家权力核心的,非明代司礼监掌印太监覃昌莫属,因为宋代三元冯京虽然官至参知政事,只是相当于副宰相,副总理,属于副国级,而覃昌已经相当于人大委员长,那绝对是正国级的了。这就得了解明代官制。

明代明太祖因历代相权泛滥,抢夺了皇权之核心力量,于是废除了宰相,实行六部负责制,但这样一来,造成皇帝工作量极度增大,明太祖也常常每天需要工作十几个小时,一大堆国家政事需要一个人去总决断,根本吃不消。于是他的子孙皇帝开始,就使用内阁拟定国策,司礼监批准方准实施的制度,这样既避免皇帝过度操劳,又能集思广益,避免内阁失策的局面,比西方发达国家目前普遍采用的内阁制度要早几百年。

司礼监属于内官,即宦官系统,内官参政,历代弊端极大,是明太祖坚决反对的,所以相信大家都会形成太监都是坏人奸臣的印象,如魏忠贤、刘瑾等大奸臣,臭名昭著啊。但实际上非也,历史上为朝廷作出贡献,乃至为国家力挽狂澜的好太监也不少,如郑和、张永,还有一代名臣张居正的左右手冯宝太监。因此关键还是给他们良好的教育,培养他们为国效力的意识,加以有效的利用就是正道。今天的读史就是想告诉大家这个好太监——覃昌。

明制,宦官分二十四监,其中司礼监和御马监最重要,里面的太监均受过良好的教育,文化程度绝不低于普通文官。司礼监宦官主要掌握批红权——代天子摄政:就是用朱砂笔批准内阁(包括大臣)奏章,否则不准实施,这也是为朝廷把关,是皇权体现。当然,司礼监还是皇家的管家,掌握锦衣卫、东西厂特务机关,地位绝对是内官第一的,因此又称为中贵人。而御马监则相当于中央军委,负责批准兵部调兵,掌握兵符发放权。因此司礼、御马二监容易掌握政权和兵权,这和外朝文官武将系统相匹配,缺一不可。宜州人覃昌就是司礼监的最高掌权者,国家机器的运作,其居于核心阶层无疑。

覃昌(--),字景隆,别号葵庵,明代广西布政司庆远府宜山县人,父亲覃敬才,母亲韦氏,兄弟姊妹八人。生于宣德八年农历九月十二日,卒于弘治八年正月九日,享年六十三岁。明英宗正统十二年(),因其家乡战乱(该年宜山县动乱地区应该是永顺土司地区),家人大多死亡,只有弟弟覃旺和四妹覃莲避乱山谷间得以免祸。后因幼年失养,均被送入北京孤儿院。因长得帅气,覃昌与弟弟又被送入紫禁城(靠脸吃饭啊,但自愿去了烦恼根),接受多名名家(文学家)高官(尚书、学士)教育,包括数位探花郎(全国高考第三名),可以说是名师之徒。他知书达理,做过太子的伴读,是未来皇帝身边的红人。新皇帝明宪宗成化元年(),立马成为司礼监右少监掌印太监,提督京城九门,幼年的玩伴感情非同一般啊。成化二十一年(),升为司礼监首席太监,掌司礼监印,进入朝廷的权利核心层,秉笔批红自然少不了他,连锦衣卫、东厂、西厂都是他的地盘,地位足够显赫。23年后,已经跟随了两个皇帝,年届56岁,覃公公申请去为过世的英宗、宪宗皇帝守陵,新皇帝明孝宗因其老成有用,且因同是半个老乡(皇太后是广西贺县人),数次挽留,不准辞职。覃公公曾为皇家主持很多重要册封、祭祀仪式,得到的赏赐不计其数,收获不少皇帝墨宝,仅武清县(今天津市西部)的庄田就有六十四公顷之多。直到弘治六年(),60岁发病,皇帝派医生和太监医治和探问不断,君臣感情非常深厚。两年后,天不留人,走了。卒后,孝宗皇帝很伤心,令工部负责安葬,立牌坊,建坟祠,赐额“褒德”。三次派遣礼部官员致祭,太皇太后、皇太后、皇后也都致赙,享受浩大的皇家恩情,皇家三代人的老朋友啊。其墓志铭由明朝内阁首辅徐溥亲自撰写,排场不小。覃昌思维慎密周详,为人淳朴、诚实,谦恭,重情义,慈厚不刻薄,众口称之为大善人。其对族人也是重情重义,弟妹都过的不错。不幸的一家,有了完美的结局,老天还是非常公平的。

看看他得墓志,可以更加具体地了解这位宜州中贵人。《国朝献征录》卷之一百十七:司礼监太监葵庵覃公昌墓志(首辅徐溥撰)

高皇帝当平定天下之后,建官分职以理庶务,又倣周礼即御府设监局库,以内臣分理之,若司礼监,其一也。自宣德正统以来,司礼之选益重,盖其职专掌礼仪参预机务非积学制行通达政事鲜克当之,若太监覃公,其可谓称其职矣。公讳昌,字景隆,别号葵庵,世家庆远府宜山县,广右着姓,父讳敬才,娶韦氏,生公兄弟姊妹八人。正统丁卯(十二年),岭表兵扰,公避乱山谷间。及事平,兄弟辈俱先亡,独遗公与弟旺及季妹莲而巳,时悉送诣京师,公时年幼而姿甚美,乃选入内庭,被旨与旺同学书馆而受业于古,尚书文安刘公(会元探花郎刘定之)、学士恒简林公(探花郎林文,字恒简),巳而公复被拔进学于文华殿(即太子东宫)之东庑,特命故学士文懿吕公(吕■〈常上心下〉)、少保文僖倪公(探花郎南京礼部尚书倪谦)教之。天顺丁丑,英宗复位,宪宗时在东宫讲学,命公伴读。甲申,宪宗嗣位,擢奉御,再擢针工局右副使管局事。成化乙酉,始进司礼监右少监,乙巳,命掌本监印。丁未,今上嗣位,乞侍山陵不允,弘治戊申求退愈切,上重其老成,数勉留之。癸丑十月,公疾作,遣医视且使人存问不绝,及疾笃,门下尚衣监太监宁公诚具奏,始命归私第,是夜竟卒,寔乙卯正月九日,距生宣德癸丑九月十二日,享年六十有三。没之日,上闻悼惜不巳,特命本监太监李公华率宁公等经纪丧事,所赙甚厚,三遣礼部谕祭,工部给棺营坟,坟有祠,赐额曰褒德,恩数稠迭皆出常等。圣慈仁寿太皇太后、皇太后、中宫亦皆致赙,内外之人相率吊祭,有“善人巳矣”之叹,可谓难得也。公为人孝行追其先,恩义周于族,弟旺官承运库奉御,以卒言及必流涕,季妹为择壻归于腾骧右卫指挥使陈宽,封淑人。笃于故旧,久而不忘,及与人交,重信义,持巳谦恭,惟以盈满为戒,不自骄侈,事上忠诚而不欺待下,慈厚而不刻,至于御前议处大事,默赞圣政,慎密周详而人不知者盖多矣,惟朝廷大礼多公掌行,其次第可纪者:选吉王妃一,封宸妃捧册二,尊上圣慈仁寿皇太后徽号,充内副使捧册三,皇子五位冠相礼四,封兴王等五王充内副使五,封贵妃等十妃宣册六,尊加圣慈仁寿太皇太后徽号捧册七,附宪宗神主于太庙奉主八,选兴王妃九,封寿王等五王充内副使十,立皇太子充内副使奉册节十一,新建太庙夹室成,奉安懿祖皇帝皇后神主十二,此其大者也,平生蒙列圣恩宠,有御食厩马之命,蟒衣玉带之颁,庄田禄米之给,至于金帛奇物,时有赏赉,不可胜计,又尝赐象牙、图书二,其文曰忠诚不怠、谦亨忠敬,金石、图书各一,其文曰才华明敏、补衮宣化,皆所以表着公之才德云。

内容来源:高山柴文,转载必须经作者同意

责任编辑:脉脉谁语

联系

版权声明:任何媒体未经河池市宜州龙溪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许可,谢绝转载。授权转载请注明来自古韵龙溪







































白癜风治疗
中科白癜风公认好口碑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yizhouzx.com/yzsxc/4287.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