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报读书陈师道遇见黄庭坚

生活中,有着各种各样的相遇。或者匆匆交错,或者客套寒暄,或者倾盖如故。

北宋元丰七年(年),诗人黄庭坚与陈师道相遇于颍昌。

这是一场不可预期、难以重建细节的人生际会,但其影响是如此久远——改写了陈师道诗歌的走向,影响了中国诗歌的面貌。

1

陈师道,字履常,一字无己,自号后山居士。他出身贫寒,矢志好学,早年受业于曾巩,后交游苏轼等人,名列“苏门六君子”。其诗歌苦吟锤炼、瘦硬深沉,被奉为江西诗派“三宗”之一。

陈师道在《答秦观书》中,这样自叙创作历程:“仆于诗初无师法,然少好之,老而不厌,数以千计。及一见黄豫章(即黄庭坚),尽焚其稿而学焉。”

二人又谈了些什么呢?黄庭坚告诉陈师道:学诗就像下棋,弟子见解虽比师父高明,顶多能打成平手。如果一心争先,反而跟不上节奏。在陈师道看来,黄庭坚学识广博,学习杜甫而不为新异,故能“诗如其人,近不可亲,远不可疏”。而他自己的诗歌则像负载道上的行人,人人可以取代。

陈师道又作诗记录这次相遇:“相逢不用蚤,论交宜晚岁。平生易诸公,斯人真可畏。见之三伏中,凛凛有寒意。名下今有人,胸中本无事。神物护诗书,星斗见光气。惜无千人力,负此万乘器。生前一樽酒,拨弃独何易。我亦奉斋戒,妻子以为累。子如双井茶,众口愿其尝。顾我如麦饭,犹足填饥肠。陈诗传笔意,愿立弟子行。何以报嘉惠,江湖永相忘。”

与黄庭坚相见时,31岁的陈师道颇有诗名,有幸留存的作品或构思新奇,或绮语旖旎。但这次相遇,使他认识到了既往的浅陋,将过去的作品付之一炬。

朱熹曾与弟子论及陈师道焚诗一事。弟子问:“后山诗境深远,资质很高,不知如何肯去学山谷(黄庭坚号山谷道人)?”朱熹答道:“后山雅健强似山谷,气力不如山谷,却无山谷许多轻浮之思。若论叙事,却又不及山谷。”

后人评价道:“华宗有后山,句律严七五。豫章乃其师,工部以为祖。”陈诗与黄诗各有特点,陈师道诗学山谷,主要是学山谷“学杜诗而不为”的创作思想。他经由山谷至造老杜,最终在立格、命意、用字等方面通过学杜诗而自成一格,能寄真情与笔端。

以黄庭坚、陈师道为首的“江西诗派”在文学史上深受尊崇,“山谷体”与“后山体”,均为后世诗坛的主流。

追踪“江西诗派”的源头,陈师道与黄庭坚在颍昌的相遇,无疑有着特殊的意义。两位大诗人的这次会合,使他们得以切磋磨砺,相互影响,成为一个诗歌新时代的起点。

2

“二公相遇之年谓在颍昌,前辈亦莫能深考。”元代诗论家方回,曾对陈黄相遇进行了深入的考察。有限的文献资料,仅仅点明了二人相遇的地点,细节已无从还原。

陈师道16岁追随曾巩学习文章,20多岁时所作散文“笔势度越秦汉”,“虽少作已足不朽”。其传世诗作,多是其31岁后作品。这应该是陈师道受到黄庭坚影响后,自求变法,尽焚前稿的结果。

黄庭坚元丰七年(年)作有《后山字序》,是现存最早的写给陈师道的文字。当年,黄庭坚改镇河北德平。而陈师道的岳父郭概当年移官入蜀。由于家境艰难,陈师道妻子多年带着三个孩子在娘家生活。据此推测,陈师道当在送别妻子的途中与黄庭坚相遇,时值夏日。

今天,我们已经无从想象二人相见的地点,相见的方式。也无从想象,这是一场怎样充满洞见的对谈,使得陈师道摈弃既往,踏上了诗歌创作的新征程?

对于颍昌,黄庭坚并不陌生,与韩维、范纯仁、王陶等颍昌名门多有交集。早在宋仁宗时期,其父黄庶曾两次担任许州从事,“居于闲无用之地,而故未能忘乎笔墨”,一心耕耘于诗歌世界。对于幼年黄庭坚,黄庶多有期许:“喜将笔砚传生计,不失诗书作世家。”

3

陈师道是苦吟诗人的典型,对诗歌艺术的执着令人动容。宋人记述道,陈师道每当诗兴发作,就会赶回家中,以被蒙面字斟句酌,自称“吟榻”。家人也如临大敌,将猫狗逐出户外,小孩子抱到邻家。及至陈师道下床,提笔研墨,说明诗句已经作好,一切恢复常态。

正因视诗歌为生命,陈师道才会对指点门径的黄庭坚敬服有加。在此之前,他徘徊于词句的密林,东折西采,所获有限。黄庭坚的出现,使他眼前豁然开朗,坚定了攀登诗艺高峰的方向。

陈师道曾师事于曾巩,为此拒绝列名苏轼门下。但对于诗歌,他从不避讳对于黄庭坚的感激:“吾此一瓣香,须为山谷道人烧也。”以苏门弟子自居的黄庭坚提到诗歌,则只推崇陈师道:“其作文深知古人之关键,其作诗深得老杜之句法,今之诗人不能当也。”

颍昌相见后,黄庭坚奔赴德州德安镇。当时正在推行“市易法”,黄庭坚以“镇小民贫”为由予以抵制,与德州通判赵挺之公文往来,反复抗辩,极尽讽喻之能事。后来,赵挺之执掌政局,遂指使人罗织罪名,将黄庭坚羁管宜州。

时局之中,赵挺之打击排挤的并不限于黄庭坚,而是所有反对变法的元祐党人及其同情者。

这个赵挺之,即女词人李清照的公爹,金石家赵明诚的父亲。他也是陈师道的连襟。

陈师道仕途不顺,也不懂经济之道,时时于诗歌中描述饥贫的窘状。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年)冬,他受命到郊外参与祭礼。妻子念及天气酷寒,必须穿两重棉衣才能抵御,就去赵家借了一件。陈师道问明棉衣来历,大怒:“我不穿他家的衣服,你难道不知道?”

陈师道穿了一层棉衣去执行任务,冻病而死。

作者:刘俊民

欢迎转发分享!转载须注明来源:许昌晨报







































北京哪家医院白癜风比较好
北京有没有准分子治疗白癜风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yizhouzx.com/yzsxc/3685.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