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父子流放遇困境,乡邻相助建茅屋

儋县小吃

儋州,最早叫儋县,又叫儋耳,位于海南岛的西北角。是海南岛最早开发的区域之一。年,设儋州县级市,建洋浦经济开发区。年,国务院设儋州地级市。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

春节,我到海南旅游,到了儋州休整一天后,海南儋州朋友苏子星带我去逛儋州夜市。

新世纪的儋州,路边楼房尚多,有茶馆,饭店和歌厅,街边霓虹闪烁,灯火通明。偶有黎族人在街上,语言服饰已被汉化。苏子星带我去夜市吃宵夜。连着走了几个摊点,无非是儋州肉棕和海鲜,朋友买了几只棕子,肉棕油而不腻,里面掺有咸鸭疍。肉是黎族猎来的五指山上的野猪肉,味道鲜美。海鲜是万万不敢碰的。

儋县小吃,除了儋州肉棕,还有儋州白馍,松涛鳙鱼和光村沙虫。夜暮中,朋友点了两份松涛鳙鱼,一边品味,一边欣赏儋州夜色…

苏东坡被贬儋州

路边有家东坡书店,卖的多是东坡诗集和文集。书店老板正和几个男女顾客聊起苏东坡被贬儋州的事,我和朋友不知不觉也成了听众。“…儋州县城不大,在宋朝时是化外之地,62岁时,苏东坡因反对变法,为政敌章惇所不容。他从惠州被发配到儋州。”

同时发配的的还有苏辙和黄鲁直。传说章惇授意,苏东坡字子瞻,瞻字音同儋,苏东坡发配儋州。苏辙字子由,由雷近似,苏辙发配雷州。

黄庭坚字鲁直,直宜同底,贬往宜州。国事如家事,当权派章惇治大国若烹小鲜,戏弄大贤于股掌之间。

七月流火,苏东坡父子来到流放之地,先租公房,公房年久失修,大雨天一日三迁,有景仰苏东坡的小官派人修缮房屋,被人告发,苏东坡和儿子苏过被逐出官舍。

苏东坡教授当地人种植水稻

淳朴的乡邻,不惧权势,砍下竹子,帮助苏家在桄榔林中建了茅屋,尽管条件简陋,总算有了自己的窝。贫脊的生活,百无聊赖,但邻家儿童的读书声也让苏轼欣喜若狂,“引书与相和,置酒仍独斟,可以侑我醉,琅然如玉琴。”

茅屋建成后,苏东坡开始和乡邻交往。苏东坡发现当地原住民喜欢狩猎,疏于农耕,大片土地荒芜,家里几无隔夜之粮。苏东坡为改善生活条件,带头种菜种粮。他积极劝民农耕,添制农具,教授当地人种植水稻。

苏东坡救人

儋州和广东,广西部分地区一样,有“坐男使女”的习俗,男的坐在茶馆或大榕树下喝茶,喝了早茶喝下午茶,女的下地干活或务工。苏东坡教育当地人重视农耕,动员男工下地干话,儋州农业渐渐发展起来。

苏东坡初到儋州,眼前尽是翠竹环绕的屋舍,古朴的青石街道两旁,人们一边在茶馆里闲话家常,一边欣赏着乡土气息浓厚的傩戏,一派和谐景象。街头巷尾,挑担卖菜的、担米叫卖的、担着野果的、甚至还有担着野味的,人流涌动,仿佛一幅鲜活的画卷。

据《说文解字》中许慎的解释,“儋”与“担”同义,可见在这个自然经济时代,交通之不便,多数人只能靠双肩挑担度日。初到儋州,苏东坡也受到了疟疾的侵扰,但他并没有因此而沮丧他。请惠州知府寄来中药种子,大力鼓励当地人种植地黄,用其熬制中药以救治乡民。他的行动不仅温暖了儋州大地,也点亮了人们的希望之灯。

怀念苏东坡的词

苏东坡是宋朝豪放派词的代表人物,作品风骨卓然,旷古乐观。情感真挚,表现力强。在中国文学史上,他以文为诗,以诗为词,以文为赋。从而使旧体别开生面,使新体更加成熟。使不同的文学体裁在句式上相互转换,融会贯通。体现出好诗无定法,好文无定体。

我们喜欢苏东坡的词,《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豪放大气,直抒胸意。也喜欢苏东坡的《前赤壁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文如小桥流水,清新自然,让人如沐春风。书店老板对苏东坡的作品如数家珍…

苏东坡到海南的第一年冬日,风雪连绵,海道中断,苏东坡一连作了《和陶停云4首》寄苏辙,表思念之情。将所和陶渊明一百多首诗编成集子寄给他。偶尔想起新旧之争,作诗记刘贡父戏王安石轶事,讥他多思而喜凿。作诗讥讽《青苗法》。

苏辙向朝庭上书,自请辞去官职,以保兄长苏轼性命。苏东坡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一诗中,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达对弟弟苏辙的深切思念之情。(未完待续)

文章系本人原创,若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转载请注明:http://www.yizhouzx.com/yzsxc/1344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