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州文化漫笔之二十三宜州乙酉家乘

本篇散文由韦丽琴女士资助诵读

春秋时晋国人称其国史为“乘”,故后来有人沿以“乘”代称国史,黄庭坚先生在宜州将其所写日记称之为“宜州乙酉家乘”,将日记称之为“乘”,黄庭坚是中国历史第一人。从这里我们不但知道黄庭坚是非常看重他在宜州所写日记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而且是一个具有创造性的文人形象跃然纸上,令人钦佩。这部日记留给我们研究的信息良多,宋代宜州的经济、文化、教育、军事、宗教、地理、物候和气象等诸多方面的情况都有所反映,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无怪乎山谷先生将其称之为“家乘”,虽是“家乘”,今天我们将之称为“州乘”也无不可。

“宜州乙酉家乘”所记的是山谷先生到宜州后的第二年,即崇宁四年(公元年),干支为“乙酉”这一年的正月到九月二十九日,即山谷先生逝世前一天的日记。不知是何原故,也许是在流传中佚失,其中缺五月十日至二十三日的日记,三十六行,每行十九字。计约六百八十四字,又缺六月整一个月的日记,非常可惜,非常遗憾。“宜州乙酉家乘”不载于山谷全集,似乎前人没有研究过这部日记,笔者可能是研究这部日记的第一人了。

一、宜州城池与佛教寺院。从这部日记中,我们知道宋代宜州的城池布局和部分城楼名称,如:西门、北门、东门、正南门、小南门、安化门等。还知道城内和城外的一些重要建筑,特别是佛教寺院,比如崇宁寺。崇宁是宋徽宗赵佶的年号,赵佶顼即位的第二年(公元)即改元为“崇宁”,有“尊崇熙宁”之意。“熙宁”为宋神宗赵项的年号。宋徽宗赵佶在中国历史上鼎鼎大名,才华横溢,风流倜傥,琴棋书画,无一不通,其创建宫廷画院,为世界首创。赵佶画得一手好画,写得一手漂亮字,自创“瘦金体”,在书法史上占有一席之地,有“瘦金体工笔画,美妙绝伦”之说。可惜宋徽宗将所有的才华和精力全部倾之于艺术,在艺术领域中我们将其称之为“天才”毫不为过。但治国作一国之君,却是一塌糊涂,是世界史上少有的糊涂皇帝。其后来被金兵掳去,饱受耻辱和折磨,最后客死异国他乡,恐怕是因果报应了。赵佶不但改元“崇宁”,而且还下令在全国各地建“崇宁寺”,意在为皇上祈福。山谷先生到宜州后,先是居于城西外黎氏家。因山谷先生是戴罪之身的编管人员,不符合编管人员不准居城外之规定,遂移居崇宁寺,又为寺法所不准,搬至城南。“为何寺法不准?”原先不解其意,了解到崇宁寺为皇上祈福所建,“寺法不准”的疑问也就冰释了。但崇宁寺的僧人们与山谷先生很友善,僧人经常邀请山谷先生到寺宴饮,奕棋、沐浴,山谷先生也常主动到崇宁寺闲玩。从日记中,我们可以判断崇宁寺在城东门外二百米处,即今天的宜州市一中附近。根据日记,我们还知道宋代宜州佛教寺院还有慈恩寺,香社寺、植福寺、高山寺等等,加上日记中没提及的白龙洞保民寺和南山广化寺,如此众多的佛教寺院,给我们描绘出了宋代宜州佛教兴盛的历史画卷。

二、与宜州知州党明远的关系。作为编管人员,黄庭坚戴罪在身,来到宜州,与行政首长的关系就尤为重要了。山谷先生是崇宁三年(公元)夏五月到宜州的,根据文献记载“广化寺侧又有御书阁,初名龙济阁,宋崇宁三年(公元)宜州知州夏公(失名)建,以藏宋真宗赵恒所题手迹一十六幅”,于是我们知道崇宁三年的宜州知州是夏公。因崇宁三年没有日记,我们无从知道山谷先生与夏知州的关系。从其崇宁四年(公元)的日记知道,此时宜州知州是党明远。由于宋代对编管人员的种种限制,刚开始宜州知州党明远也是不敢贸然与之交往的,尽管党明远本人十分崇敬山谷先生。但他们交往的机会还是来了,山谷之兄元明于崇宁四年(公元)正月从湖南永州来宜州看望庭坚,因元明是知府身份,官阶正四品,在知州党明远之上,因此党明远得以借陪元明看望山谷先生之机而接触先生,而且这一接触交往便一发不可收拾,不但安排山谷最后住进南楼,有了一个相对安稳的住所,更是三天两头便去看望先生。党太守把看望山谷作为生活的一部分了,而且去时还不忘给山谷送上一二枝含笑花,使逆境中的山谷老人倍感人间的温暖。党太守与山谷先生的感情与日俱增,以至党明远嘱托山谷为其料理后事,撰写墓志铭。说来也怪,似乎党太守也预感其将不久于人世,果然党明远于是年八月初三下世。遵照朋友的嘱托,在党明远弥留之际,山谷先生代其写遗表上奏朝廷。这段感人肺腑的人间佳话在山谷日记中记得十分清楚。

三、与宜州士人的交往:从宜州乙酉家乘中我们知道,山谷先生当年与宜州土人的交往是很频繁的。这些文化人有管时当、莫疏亭、朱激、区叔时、王紫堂、袁安国、秦禹锡、叶筠元、蒋侃、唐惠宗、冯孝叔、郭子仁、郭全甫、李元朴等十数人。宜州士人对山谷先生十分崇敬,他们还经常给先生送去鹅、羊肉、米、酒、果疏等食物和药物:逆境中的山谷先生也慷慨借钱九千钱给王溉逋:生活并不宽裕的山谷先生过后又不好意思追还,还是通过朋友帮其追回拖欠的九千钱。一个爱面子的文人迂腐可爱形象跃然纸上,令人忍俊失笑。山谷先生日与宜州人士参惮论道.奕棋饮酒,生活倒也不寂寞。在其日记中,先生经常提到宜州人送给他的当地土特产——牂牁酒。

四、山谷羁管宜山,其心境是悲凉的,他的好友同为苏门四学士之一的秦观于元符三年(公元)客死广西藤县,而他的老师亦是挚友的苏轼,这个千古全才,被朝廷流放到合浦、海南,于建中靖国元年(公元)也溘然而逝。这时的黄庭坚顺其自然地成为文坛和书坛的领袖人物。而此时的山谷先生又被羁管宜州,何时得还京师,遥遥无期,短短两年失去两位挚友,先生心中的悲凉和孤独可想而知,正如其诗句:“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面对宜州士人送来的牂牁酒,先生明知自己患有心脏病,亦多年不饮酒,但为驱赶心中的郁闷,还是借酒浇愁。寻常人家送来的醇香土酒,使先生激动不已,忍不住“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平生个里愿杯深”。先生喝醉了,躺在狭窄的南楼上,听着淅淅的秋雨声,不禁将脚伸出檐外受雨,连声说道:“平生无此大快也!”这是崇宁四年(公元)的重阳节之夜。不几天,一代文化巨匠溘然而逝,卒于南楼,时为公元年农历9月30日,先生所作日记亦戛然而止。

五、宋代宜州物产。在家乘中,山谷先生多处记录宋代宜州物产,有草豆蔻、枳姑、含笑花、黄甘、山蓣、蛤蜊酱、蟹螯酱、金橘、雪菌、荠菜、鸬鸠、鞭笋、蛮布、金铃子、丙椰子、白鹇、橄榄、山药、钻竹、石菖蒲、枇杷、人参、芎、猿皮、粽子、木等了(山茱萸)、木瓜、梨、安石榴、牂牁酒、香橘子、芭蕉、干笋、素包子等等数几十种之多。这些物产有的现在还有,有的可能与今名有异,有的则已消失,有的则闻所未闻。如草豆蔻,中药,据方志载,宜州所产草豆蔻品质极佳,为古代朝廷贡品。但现在宜州已不产草豆蔻了。再如白鹇,鸟名,又名银雉,似山鸡而白色,此鸟在宋代已十分稀少了,故山谷自注:此《尔雅》所谓翰,雉也。白鹇产于我国南方,是世界有名的观赏鸟。山谷在宜州时,就养有此种珍稀鸟,可见其有很高的美学修养,当地人还向山谷求要一对,可惜今天我们无缘一睹此鸟之庐山面目了。更为有趣的是,乙酉家乘记有“钻木取火”之事。古代人取火以钻木为主要方法,钻木取火时需用媒子引火。从山谷所记,我们知道当年闰二月取火所用媒子改用竹子刮成的细丝。于是我们获得这样一个信息:一年四季钻火所用的媒子的材质是不同的,这对于后来工业社会的人们来说,钻木取火的信息是多么的罕见和具有的研究价值。此外,日记中还记载:“三月二十七日甲子,大雷雨,郡守杀鹅于城南之龙泓,于是三日矣。”古时称军事演习为“杀鹅”。从这天记载,我们知道宜州知州不顾大雷雨,连续三天在城南举行军事演习。此时距宋王朝南渡只有二十余年,北宋末期风雨飘摇汲汲可危的局面从“冒雨杀鹅”之举动中得以想见。

六、宋代宜州气象。乙酉家乘以崇宁四年正月到九月底都记载有每一天的气象情况,包括气候、温度(以穿衣多少衡量),这样记载一个县差不多一年的气象,恐怕在宋代和宋代以前是绝少的,对研究宋代宜州地区的气象无疑是一份宝贵的遗产。

此文结束之前,很有必要提及一位与宜州乙酉家乘有着千丝万缕关系的人,此人就是范寥。范寥,字信中,成都人,山谷先生崇拜者。范寥为人精明,侠义肝胆。此公听说黄庭坚羁管宜州,其时正给一有钱人家当管家,范寥竟将东家金银器皿偷偷变卖,挟款到宜州照料山谷先生,日陪杖履。为此还受到官家通缉。范寥的举动感动了先生,也使先生终日有了伴侣,不至孤独。山谷先生每日日记,曾对范寥说:“他日北归,当以此奉遗。”将日记日后送范寥,也许是先生对天天陪其生活起居的范寥是一种报答。及至山谷先生卒于南楼,在忙乱之中,乙酉家乘竟不知去向,范寥亦无可奈何。绍兴癸丑(公元年),此时离乙酉家乘的丢失已有28年了,忽然有人将乙酉家乘抄寄范寥。范寥自言:“读之恍然如隔世。”又是这个侠肝义胆的范寥出钱将乙酉家乘刻印刊行于世,使得这部宝贵的日记能传至今天。可钦可佩的成都人——范信中。范信中将宜州乙酉家乘刊行于世,传之久远,范信中亦因宜州乙酉家乘名垂千秋。

年2月

本篇散文由韦丽琴女士资助诵读

赞赏

长按







































北京治疗白癜风哪家医院专业
白癜风如何治疗最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yizhouzx.com/yzsxc/1261.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