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李楚荣先生把生命融入宜州的人一文有
近读李楚荣先生《把生命融入宜州的人》一文,有一些感想,写下来与大家探讨一下,以期各位对宜州历史文化的认识,及传承更多更接近历史真相的文化。
宋代宜州历史离我们已经远去太久,一些人觉得都文献太枯燥,太玄乎,因此看到一些实物就想替代文献的对比,无需考证,不管史家信服与否,于是乎连基本的交流探讨也不允许,把自己固化在石头上。闲话少说。
读李老的《把生命融入宜州的人》,其实我觉得也读懂了李老的人生心声。李老写宋代宜州太守张自明,联系自己的境遇,概叹自己一样跋山涉水,干的却是本份工作,而张太守同样是工作于宜州,已由教职升为刺史,可以潇洒“徜徉山水”间,于是歆羡,于是自嘲,于是接受现实,自我陶醉于自己辛劳的工作中,说与先贤有缘。
因为联系二人者,石刻诗词也。张太守爱宜州之山水,李老何尝不是呢?众人醉心于“肥缺”,李老却能自怡勿扰,与古人对话,解读先贤心声,高矣。宜州是唐宋边疆本军事州,以安稳为重,刺史重在镇防,行政事务自有各县令,各散州县长操持,没有庶务缠身,李老是没得比的,所以他说自己与江西老表张诚子有缘,来到同一个地方,隔空对话,解读先贤诗词,不亦悦乎。
其实李老已经读懂几百年前之古诗的,即“边庭无事得游嬉,闲到南山小队随。六月洞前清侣水,桄榔风里自题诗。”没有缺字哦。由于诗刻排版不同于唐宋,众人皆醉吾独醒,李老享受自己的谜悟,非有缘不至于此吧!信了。
这里探讨一个问题,既然诗刻排版非古非今,原因何在?本人以为,清末民初,部分接受西洋书籍排版的官员文人,又因岩石平面所限,保留竖排古法但又从采左而右新法,以图观瞻一新,所以应该不是宋刻了。各位以为如何?
李老提到不及考证张太守是哪里人,本人可以代为。盱江,水名,古称“汝水”,为江西省第二大河流。所以盱江张自明绝对是江西人了。《中国文学家大辞典-宋代卷》张自明,字诚子,号丹霞子,南城(今属江西)人。嘉定元年进士(《正德建昌府志》卷一五)。七年(公元年),为宜州教授,摄州事。历衢州教授、江陵户曹。淳佑七年(年),知安吉县,以廉能称。终知宜州,卒葬丹霞崖。自明研习性理之义,精先天之学。能诗,又与戴复古结为诗社,与方信孺等唱和。
另外,文中广南西路安抚使余靖,不但广州祀名宦,其实宜州本地也同祀。《庆远府志》明确记载:“三贤祠,祀宋黄太史山谷、余安抚靖、冯三元京。”后来庆远知府商盤还为三贤祠写诗:“有功在祀典,俎豆历千年。谁识三公外,俞张亦大贤。”(案:俞指请山谷书《范滂传》于壁的宜州通判俞若著,张即宜州太守张自明)。还有,明代庆远知府岳和声是岳飞后代,官史有载。李老能与名人神交,幸哉!
一并提出,以补李老遗愿。有探讨指正者,请留言。
内容来源:高山柴文,转载必须经作者同意
责任编辑:脉脉谁语
联系
版权声明:任何媒体未经河池市宜州龙溪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许可,谢绝转载。授权转载请注明来自古韵龙溪北京治白癜风到哪家医院比较好白癜风的偏方
转载请注明:http://www.yizhouzx.com/yzsgr/142.html